寿康宝鉴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shoukangbaojian2023-09-16362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原文】[发明]篇中所言,皆帝君现身说法,故以吾字发其端。曰一十七世,特将吾身中亘古亘今,生生不坏之物,指示后人也。人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便谓形神消灭,无复来生,所以肆行罔忌。帝君深惧此种自误误人,流毒不浅,故以自己之一十七世,晓然正告天下也。帝君既有一十七世,则吾侪皆有一十七世。由是将为善,思及身后之福,必果。将为不善,思及身后之福,必不果(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著来春谷。人若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识得此篇开端语,亦思过半矣。

【译白】[发明]文昌帝君阴骘文中的事例,都是文昌帝君用亲身经历来做证明的,因此用了“我”字来作为开端。说“十七世”,特别将我们身体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生生世世都不会毁坏的本性,开示出来告诉后来的人。人正是因为不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认为身体死亡了,精神也随之消散破灭,不相信有来生后世,所以才会肆意妄为,无所忌惮。帝君十分忧虑这种贻误自己又贻误他人的错误知见,因为它的毒害非常深广,因此用自己十七世投胎转世的例子,清楚明白地告诉世间人,确实是有前生后世的。帝君既然有十七世,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也同样有十七世。因此将要做善事的时候,想到来生的福报,必然会坚定勇猛地去做善事。将要做恶事的时候,想到来生的福报,必然会有所恐惧而不敢为恶(人正因为知道有明年,所以才会留下明年春天的谷种。人若是知道自己有来生,自然就会修积来生的福报)。如果能真正明白“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这句经文的真实意义,这篇文章的宗旨就能领会大半了。

【原文】人读善书,每心粗气浮,不能沉思默会。即如吾字,身字,未有不蒙笼混看者。若识得吾可为身,身不可为吾,方知吾是主人,身是客矣。主则旷劫长存,无生无死。客则改形易相,乍去乍来。譬如远行之人,或乘舟坐轿,或跃马驱车,种种更变,人无更变。舟车轿马,身也。乘舟车轿马者,吾也。又如人作戏,或扮帝王,或扮官吏,或扮乞儿,种种改易,人无改易。帝王,官吏,乞儿,身也。扮帝王,官吏,乞儿者,吾也。以一身言之,其能视听者,身也。所以视听者,吾也。身唯有生死,故目至老而渐昏,耳至老而渐塞。吾唯无生死,故目虽昏,而所以视者不昏。耳虽塞,而所以听者不塞(若作视听即吾,又是认贼为子)。是故大人从其大体,身能为吾用。小人从其小体,吾反被身用也。

【译白】人们阅读善书,常常是心粗气躁,不能够定下心来用心体悟。就像“我”字、“身”字,很少有人不朦胧含糊的把这两个字看作是一个意思的。如果认识到“我”可以成为这个身体,但这个“身体”却不能成为我,才知道“我”才是真正的主人,我们的这个身体不过是匆匆过客罢了。“我”这个主人,无量劫来永恒存在,没有生也没有死。而“身”这个过客则是经常的改头换面,突然离去,突然到来。好比是走远路的人,或是乘船坐轿,或是骑马驾车,虽然行路方式有各种变换,而行路的人却一直没有变换。车子,舟船,轿子,马匹就好像是我们的身体,而乘坐车船轿马的人就是真正的“我”。又好像演员演戏,或是扮演皇帝国王,或是扮演官员乞丐,虽然角色在不断变换,而演戏这个人却从来没有改变。帝王、官员、乞丐就好像是这个“身”,那么扮演帝王、官员、乞丐的这个演员就是“我”。如果以我们的身体来说,能够看到东西,能够听到声音的是“身”,之所以能看能听的才是“我”。因为身体有生死,所以人到老的时候眼睛就逐渐昏花,耳朵也逐渐变聋。因为“我”没有生死,所以眼睛虽然昏花,而能够见的这个能力却没有昏花。耳朵虽然逐渐变聋,而能够听的这个能力却没有变聋(如果把能看能听当作是“我”的话,就是把虚妄当成真实,错认盗贼为自己的儿子了)。因为圣贤懂得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身体就能为“我”所使用。凡夫知见只局限在一生一身,“我”反而被身体所局限了。

【原文】既可以十七世,即可以十七劫,即可以无量无边劫。帝君之吾无穷,则吾辈之吾亦无穷矣。既可以士身,可以大夫身,即可以天龙八部,地狱,鬼,畜身。帝君之身无定,则吾辈之身亦无定矣。且托生既多,则宿世父母六亲亦多。帝君宿缘既多,则吾辈宿缘亦多矣。然则吾者,主人也。一十七世,旦暮也。为者,机缘也。士大夫,傀儡也。身者,革囊也。诚难与俗人道也。

【译白】既然可以有十七世,那么就可以有十七劫,也就可以有无量无边劫。既然帝君的“我”永恒存在,那么我们的“我”也同样永恒存在。既然帝君可以成为读书人、官员,可以成为天龙八部身、地狱身、饿鬼、畜生身。帝君的身体既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的身体也同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因为投胎的次数很多,那么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六亲眷属也同样是很多的。帝君生生世世结下的缘分既然很多,那么我们生生世世结下的缘分也同样是很多的。这样说来,“我”是真正的主人,“十七世”就如同朝夕一样短暂。“为”是机缘,“士大夫”就像演员扮演的角色一样,“身”就像皮袋一样。这番道理实在是很难向不明因果的凡夫俗子说啊。

【原文】前世后世,犹之昨日来朝,吾生合下自有,并非佛家造出。譬如五脏六腑,本在病人自己腹中,奈何因其出诸医人之口,竟视为药笼中物乎。

【译白】前世和后世,好比是昨天和明天,是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有的真实现象,并不是佛家的发明创造。就像五脏六腑,原本就在病人自己的身体内,而自己看不见。怎么可以因为医生把五脏六腑的存在说出来,就认为五脏六腑是医生发明创造的呢。

【原文】人若无有后世,不受轮回,则世间便有多少不平事。即圣贤议论,亦有无征不信者矣。且如孔子言仁者寿,力称颜子之仁,而颜反夭矣。极恶盗跖之不仁,而跖偏寿矣。君子枉自为君子,小人乐得为小人,何以成其为造物。唯有前世后世以为销算,而后善有所劝,恶有所惩。上帝不受混帐之名,孔子可免无稽之谤。大矣哉。一十七世之说也。

【译白】人如果没有后世,没有轮回因果,那么世界上就有许许多多不平等的事情。即使是圣贤的教诲,也会因为没有验证而使人不相信。就像孔子说的“仁慈之人长寿”的道理,极力称赞颜回的仁,但是颜回却反而在年轻时就去世了。十分厌恶盗贼跖的不仁,但是跖却偏偏很长寿。君子白白地做君子,小人却乐得做小人,以这样的情况来看,这种不平等怎么会是造物主所为呢?只有用前生后世的善恶业来进行增减结算,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才能够努力精进的行善,而作恶也会有所克制断除。这样上天才不会蒙受无理不公的称谓,孔子也可以免去没有根据的诽谤。能够使人明白因果轮回、善恶祸福的道理,这个十七世的说法,功德实在是太大了!

【原文】虚无寂灭之学,非吾儒所痛恨乎。既已恨之,不可身自蹈之。今之述佛理以劝世者,必曰,作善得福,作恶得祸。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已往者是前生,未来者为后世。步步据实。试问虚无二字,如何可加。而谤佛者,则以地狱天堂为荒诞,前世后世为渺茫,谓此身来无消息,去无踪影。静言思之,恰中虚无二字之病。学佛者之言曰,肉躯虽有败坏,真性原无生死。而谤佛者辄云无有前生,无复后世。夫曰舍一身复受一身,则是虽寂而不寂,虽灭而不灭也。若其舍一身不复受一身,则是一寂而长寂,一灭而永灭矣。平心自揣,试问寂灭二字,毕竟谁当受之。嗟乎。身若侏儒,而反讥防风氏〖大禹时代的巨人〗为短小,亦已过矣。

【译白】虚无寂灭的学说,难道不是我们儒者所痛心遗憾的吗?既然已经感到痛心遗憾,就不可以顺从虚无寂灭的学说。现在宣扬佛理来劝化众生的人,必定会说:“行善就会得到福果,作恶就会得到恶报。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已经过去的是前生,还没有到来的是后世。”步步都有真凭实据。“虚无”这两个字怎么能够强加给佛法呢?而毁谤佛法的人,认为地狱天堂是虚假的,前生后世是不可信的,认为这个身体生的时候没有征兆,死后便不见踪影。静心细想,这种说法恰恰犯了“虚无”这两个字的毛病。学佛的人说:“肉体虽然有败坏,但我们的真心本性却从来没有生死。”而毁谤佛法的人动不动就说没有前生,没有后世。我们说舍掉一个身体又投生到另外一个身体,看似寂灭而实际上没有寂灭。若说一个身体死亡之后不再投生到另一个身体,这样才是一寂灭便永远的寂灭了。静心体悟,请问“寂灭”这两个字,应该用在谁身上合适呢?唉,自己不高,反而讥笑巨人身材矮小,是自己的过错啊。

【原文】以刀杀人,不过斩人肉躯。若言无有后世,直是断人慧命。斩肉躯者,害止一生。断慧命者,杀及世世。故知劝人改恶修善,犹是第二层工夫。先须辨明既有今世,必有来生,方是根本切要语。

【译白】拿刀杀人,不过是杀死人的肉体,如果说没有后世,就是斩断了人的慧命。杀死肉体,损害只是一生,若是斩断众生的慧命,却是损害了众生的生生世世。从这个地方知道劝化别人断恶修善,还是第二层的工夫。先要让人认识清楚既然有今生,必定有来世,相信因果轮回,这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要害处。

【原文】无后世之语,出之凶恶小人,人皆轻而忽之,譬诸投鸩毒于臭食之中,啖者自少,故其为害浅。若出之正人君子,人必尊而信之,譬若置砒霜于膏粱之内,食者必多,故其为害深。苟能侃侃凿凿,唯以救世为心,不作以顺为正之妾妇,则其阴功大矣。

【译白】没有前生后世的这种观点,假如是凶恶小人提出来的,人们都会因为轻视这个人而忽视他的观点,就好比把毒药放到很臭的食物中,吃的人自然就少,所以它的危害也小。假如是正人君子提出来的,人们必然会因尊奉君子而相信他的观点,就好比把毒药放在美味的食物中,吃的人必定多,所以它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果真能够发心至诚恳切,唯独以挽回世道、匡正人心为心愿,而不像盲目顺从丈夫意见的妇女,那么这个人的阴德就很大了。

【原文】吾辈一为书生,即有书生习气。闻三世轮回,无论不信,即信,亦不肯出诸口。今悟一十七世之说,出自帝君宝训,可明目张胆告人矣。何则。向惟不知有后世,所以屈指将来,光阴无几。今悟肉躯虽死,真性不亡,可知当身寿算,原来地久天长。是能易短命为长年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向惟不知有前生,故见天帝天仙,帝王卿相,不觉自顾渺小。今知六道轮回,互为高下,则夫豪贵之途,宿生何者不历。是能等贫贱于富贵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向惟昧于宿因,故每逢失意,不免怨尤。今悟荣枯得失,皆宿业所招,则虽横逆相加,亦可安然忍受。是能消忿怒为和平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向惟不达祸福,所以无恶不为。今知行善始足庇身,损人适以害己,则暗室屋漏之中,自存战兢惕厉之想。是能化贪残为良善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向惟不信因果,故见善人得祸,恶人得福,便谓天道难凭。今能参观前世后世,则知福善祸淫,本是毫发无爽。是能转愚痴为智慧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识得此言真意味,何劳读尽五车书。

【译白】我们是读书人,就会带有读书人的习气。听闻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道理,先不要说不相信的人,即使是相信的人,也不愿意说出口。现在知道了十七世的这个道理是帝君宝训里面讲的,那么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告诉世人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不知道有来世,所以算算自己剩下的光阴,没有多长时间。现在明白了肉体死去,真心本性不会随着消亡,由此可以知道我们真正的寿命,原来是和天地一样的长久。能把短命转变为长寿就是这个十七世的道理啊。因为从前不知道有来生,所以见到天帝天仙、帝王将相,不由得就感觉自己很渺小。现在知道了六道轮回,地位高低是相互转换的,那么大富大贵、有权利有地位的境遇,前生中哪一个我们没有经历过呢?能把贫贱低下看得和富贵一样平等,就是因为这个十七世的道理啊。从前正是因为不清楚今生所遭受的一切吉凶祸福都是前生自己所造成的,所以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怨天尤人。现在了解到富贵或贫贱、得到或者失去都是前生自己的善恶业因所感召的,了解这个道理,那么即使是遭受到灾祸或者厄运,也可以坦然的承受。能够把愤怒不平的心转化为平和的心就是因为这个十七世的道理啊。从前正因为不清楚祸福是自己所感召的,所以什么坏事都敢做,现在知道了只有行善积德才可以庇护自身,而害人反而会害了自己,了解这个道理,那么即使是在没人看到的黑暗的屋子里,也会警惕谨慎,克己自持而不敢为非作歹。能够把贪婪残暴转化为善良仁爱就是这个十七世的道理啊。从前正是因为不相信因果报应,所以看到行善之人遇到灾祸,作恶之人得到福报,就认为天道是难以相信的。现在能够把前生后世合起来看,就知道行善得福,作恶得祸,本来就不会有丝毫差错的。能够把愚痴转变成智慧就是这个十七世的道理啊。能领会这句话的真实义,就不用劳烦读很多的书了。  

下附征事二十二则 (俱出《文昌化书》)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anshiquanshu/10808.html 转载需授权!

安士全书今译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埋蛇享宰相之荣

下一篇:天赐兴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