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磕下高昂的头

shoukangbaojian2022-02-10390

  我们四兄妹各自带领妻儿孙女共20多口人,依次跪在80多岁高龄的父母膝下,行磕头大礼。这是我们刘家2012年春节大年初一拜年时的一个新气象。

  听老父亲说,过去在他们小时候,每到春节拜年时,家家都要这样晚辈给长辈下跪磕头的。那时在农村,一个村子多是沾亲带故的,而那些德高望众的年长者便会坐在高堂上,往往要接受晚辈们排着长队礼拜。

  可如今,时代变了,从我们父辈那一代开始,给父母长辈磕头之礼便随着传统文化的全面覆没而被摒弃。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再习惯于低下高昂的头颅,哪怕是父母高堂大人也不甘屈膝。

  前几年,生平第一次学习到了传统文化,才痛切感悟到,我中华五千年传统礼仪对国民重塑道德文明这一精神家园太重要啦!于是,便向兄妹们提出过年给父母行磕头大礼的想法。

  可是,也许是从小没有养成这个习惯;也许是我们都已是五六十岁的年龄了,儿孙都有了,不好意思,哥嫂们对为弟这个提议一时躲躲闪闪不肯响应。

  去年春节,我实在不能等了,便当着全家众人的面,领着妻子率先给爸爸妈妈跪下,磕了3个响头,待我挺身回头时,发现身后的哥嫂妹妹都跟着跪下一片。

  想不到,当生平第一次双膝跪在老父老母面前、伏下身去磕下这个头时,心底里竟然涌起一股酸楚的暖流。突然觉得很对不起白发苍苍的父母双亲,悔恨自己活到50岁才想起给父母磕头,忏悔自己这么些年时常惹父母生气,让父母牵挂。又暗自庆幸祖上有德啊!这是老父母高寿,还能给我们行孝的机会,如果象许多人家那样父母过早地走了,想磕头却再也没有机会啦!那种后悔和遗憾将是无法挽回的。

  有了这样一种痛切的感受,便很想把这种孝行做下去,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给父母行磕头之礼,激发出人们内心丢失太久的孝敬之心。于是,2012年春节期间,我专门找了一些家有高龄父母的朋友去拜年。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通过拜访12位朋友家,发现竟然只有1家儿女晚辈在大年三十给父母磕了头,其余11家的老人均表示这辈子从没有得到过儿女行此大礼。

  而多数儿女在本人提出想跟他们一起给父母行磕头礼的倡议时,竟然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和勉强,有的甚至不顾朋友的情面,直接予以拒绝。至于那些朋友家的孩子,更是站在那里无动于衷、熟视无睹。

  这原本父母所缔造的双膝竟然不愿为父母所跪,怎能不让人感到难堪啊?

  令人感叹的是,那位唯一享受到儿女磕头之礼的老人,虽然已经80高龄,却身体康健、耳聪目明,并且还是位仍然活跃在抚顺文学界的着名老作家。他不但享受着离休待遇,且儿女全部事业有成,家族四代美满兴旺。

  而另外那11个家庭,据我所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憾和窘迫,或生活贫困,或失业无职,或多患疾病,或家庭不和。这种显明的反差,让我明白了,行孝是家庭幸福兴旺发达的源泉啊!

  给父母长辈行磕头之礼,虽然只是行孝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却是我们炎黄子孙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礼节。自古以来就有上跪皇天下跪父母的传统礼教,表明父母与苍天国君同大。

  可如今到了我们这一辈,却早已经把这个做人的根本之礼丢到太平洋去啦!

  不错,一个人的最尊贵处,便是头颅,但这个头颅却是父母给的,而能把自己的尊严降低到父母的脚下,便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回报。这个动作看似很让人没有尊严,却是在告诫自己,我不是从石头逢里磞出来的,这身骨血本来是父母给造的。无论官做得多大、身份多么高贵、年龄有多高,在父母面前都归于零。所以,给父母下跪磕头,一点也不会显得低贱,却能让父母心生欢喜,令自己心存感恩。所以,磕头是孝敬父母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通过养成给父母磕头的习惯,这一跪一磕,便能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来到这世间,不能只为了自己享受,还有孝敬父母师长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树立起对父母师长的恭敬心、仁爱心、宽容心,然后不断让这种孝心孕育生长壮大,直至扩大到天下所有的父母师长,升华出悲悯济世之心。

  为了降服自己对父母的不恭敬心和傲慢心,我如今每次去见父母都要给二老下跪磕头,已经养成了习惯。

  〖圣训〗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战国思想家,儒家宗师,着《孟子》)

  【解密】 一个人的孝心达到了极致,不但会生出对父母的恭敬之心,更会想方设法报答父母,自然会低下高昂的头,把自己降到最低处,直至伏身在父母脚下,这的确是对治现代人傲慢心的良药。如果对生我养我的父母都不肯低头,我们何来恭敬之心?如果连父母都不恭敬,我们还能自称为人吗?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likudelezhidao/2234.html 转载需授权!

离苦得乐孝顺父母

上一篇:幸福从为父母洗脚开始

下一篇:孝能感通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