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唯诚得道

shoukangbaojian2022-06-23272

诚的反面就是虚伪,譬如写字,必须以手执笔,以笔触纸,才是真写,如果不使笔毫与纸相接,即是假写,纵然终日挥毫,也写不出一个字来。

儒学以修道为体,修道以诚为决要。诚是诚实,不虚伪。周易·乾·文言说:“闲邪存其诚”,礼记乐记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孔颖达疏都把诚字解释为诚实。礼记大学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经文自释:“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礼记中庸也说:“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中庸是一篇修道的重要经文,其中阐释诚字的道理甚为详细,有志于学道者不能不研究。

中庸开宗明义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是天然本有,人人具备。率性是循乎本有之性而不变。变则成为情,不名为道。情则触境而生喜怒哀乐,属于形而下者。道循乎性,性无形相,属于形而上者。凡有形相,皆有聚散,聚则称为生,散则称为灭。凡无形相,则无聚散,既无聚散,则无生灭。无论古今中外智愚贤不肖,没有一个人不为生灭不停的现象所困扰,眼前的困扰是身心不能安定,未来的困扰便是生死问题不能解决。自己的大问题犹不能解决,又何能解决他人的问题,唯有在率性上用工夫,破除所有的生灭假相,才能使自己和他人的问题同获解决,此即中庸所说成己成物的大学问。研究这种大学问,羼不得丝毫虚假,必须出于至诚,所以中庸特别注重诚字的解释。

中庸先把诚字分为“诚者”与“诚之者”两层境界,以“诚者”为“天之道”,“诚之者”为“人之道”,继之便解释:“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者是天然之道,没有丝毫不诚之处,圣人修养工夫纯熟,一切归于自然,所以不勉不思,而能从容中道,未到圣人地位者,必须学而诚之,由人之道学到天之道,所以名为“诚之者”。学者在学诚时,应当闲邪,所以要“择善”,不能一学就成功,所以要“固执”。果然能够这样的学习,那就能够“诚则明,明则诚。”本性通体光明,无处不照,只要诚心求之,便能开发性体的光明。如能透出一线性体光明,便能进而为圣人的诚者。诚到极处,性光遍照,无所不明,所以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诚的反面就是虚伪,譬如写字,必须以手执笔,以笔触纸,才是真写,如果不使笔毫与纸相接,即是假写,纵然终日挥毫,也写不出一个字来。修道的心必须求其与性相合,与生灭的假相相背,才是真修,如果与生灭的假相相合,与性相背,即是假修,愈修愈受困扰。尚书太甲说:“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修道亦然,要问谁能得道,可以肯定的答一句:谁有至诚,谁就能得。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ruxuejianshuo/6936.html 转载需授权!

传统文化

上一篇:依于仁

下一篇:勿废圣贤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