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欲海回狂原序

shoukangbaojian2023-09-20128

欲海回狂原序

【原文】辛酉季夏,余与周君纳凉于荷亭之畔,握手论心,盱衡今古〖盱衡,纵观〗,因及福善祸淫之理。周君喟然长吁而作曰,色欲之惑人,甚矣哉。贤智犹或不免,况其他乎。余低回良久,窃思劝人于一时,不如劝人于千古,爰以编辑是书为请。周君曰,余刊万善先资集,垂二年矣,竣工尚有待也,敢及其他。余曰,苟有利于天下,吾无惜乎锱铢。周君喜,遂发心编辑。既而日复一日,倏〖倏(shū),极快地〗至今秋七月庚午,余复举前言。周君即于是日,焚香盥手,握笔构思。每发一论,必欲洞见原本,豁人心目,而又广搜三教典籍,以备参考。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书成之日,蓂荚三更 〖蓂 (míng) 荚(jiá),古代一种瑞草,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天生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天落一荚。三更,即变换了三次〗。乃募工于铁笔者,绣之梨枣,用广流传。惟愿见者闻者,作清夜之钟,饥乡之谷,日置案头,以供赏玩,则慧性既开,福缘自固。至于此集之探源发奥,光怪陆离,当世自有巨眼,余又何容赞一词哉。康熙廿一年壬戌十一月既望,姑苏顾萼青林氏题。

【译白】辛酉年夏末,我和周安士先生在荷花塘边的亭子里乘凉,倾心交谈,讨论古往今来修身养性的问题,因此谈到行善得福、淫乱招祸的道理。周先生长叹一声说:“美色对人的诱惑太大了!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平庸之人。”我低头沉思,心中暗想:口头说教,劝人行善戒淫,只能收到一时的功效。如果就这一问题写一本书,流传后世,则可以长久地教育后人。因此,我就请周先生编写。但周先生说:“我刊印《万善先资集》一书已近两年了,还没有完工,哪有力量再编印其它的书呢?”我说:“只要是有利于天下大众的事情,我不惜钱财,可以资助。”周先生听后很高兴,于是发心编写一本劝善戒淫的书。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到了今年秋天,我又向周先生说起这件事。周安士先生于是焚香净手,开始构思写书。每当对经典进行发挥议论时,都尽量准确、清晰地把握原文意思,使人能够豁然开朗。同时,又广泛搜集三教经典,作为参考。在写作过程中,周先生寝不安,饭不思,对此书倾注了全部心力。书稿完成,前后共用了三个月时间。然后又找到善于刻字的人,刻板印刷,广泛发行。希望读者能够把这本书作为黑夜中的警世钟和荒年中的救命粮,常放案头,深入研读。久而久之,自然会心智大开,自然多福。至于书中阐述的深刻理论,自有当今名家进行评论,我就不再罗嗦了。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十一月十六日,姑苏顾萼青林氏题。

懿德堪钦(扬州甘泉县志)

【原文】元秦昭,扬州人,弱冠游京师,已登舟矣,其友邓某,持酒送行。正饮间,忽抬一绝色女子至。邓令拜昭,曰,此女系仆与某部某大人所买之妾,乘君之便,祈为带去。昭再三不肯。邓作色曰,君何如此其固执也。即不能自持,此女即归于君,不过二千五百缗(mín)钱耳。昭不得已,许之。时天已热,蚊虫甚多,女苦无帐,昭令同寝己帐中,由内河经数十日至京。以女交店主娘,自持书访其人。因问,君来曾带家眷否。昭曰,只我一人。其人勃然愠现于面,然以邓某之书,勉令接女至家。至夜,方知女未破身。其人惭感不已,次日即驰书报邓,盛称昭德。随往拜昭,谓曰,阁下真盛德君子也,千古少有。昨日吾甚疑之,盖以小人之腹,测君子之心耳,惭感无既。 [按]秦昭之心,若非了无人欲,浑全天理,与此绝色女子,日同食,夜同寝,经数十日之久,能无情欲乎哉。秦昭固为盛德君子,此女亦属贞洁淑媛。懿德贞心,令人景仰。因附于此,用广流通。民国十一年壬戌释印光识。

【译白】元代有一个人叫秦昭,扬州人。年轻时到京师游学,已经登船即将出发,一位姓邓的朋友为他摆酒送行。两人正在喝酒时,有顶轿子抬来一名美丽绝伦的女子。邓某让这名女子拜见秦昭,说:“这是我为京师一位官员买的小妾,你顺便为我带去。”秦昭再三推辞。邓某就变脸说:“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即使你把握不住,与这个女子发生关系,我就把她送给你。不就是两千五百缗钱吗?”秦昭不得已,只好答应了。当时,天气已热,蚊虫很多,这名女子没有蚊帐,难以忍受蚊虫叮咬之苦。秦昭就让她一起睡在自己的帐中。经过十多天,船到了京师。秦昭让旅店的老板娘帮助照顾女子,自己拿着邓某的信去找那名官员。见面后,官员问秦昭:“你来京师带家眷没有?”秦昭说:“没有,我一个人来的。”官员听后脸上有怒色,但因为有邓某的信,只好勉强把这名女子接到家中。到了晚上,知道她并未失身,这名官员非常感慨,惭愧不已。第二天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邓某,称赞秦昭品德高尚。然后又亲自拜访秦昭,说:“阁下真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千古少有。昨天我还怀疑你,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非常惭愧啊!”  [按]秦昭的品德修养如果没有达到存天理、禁人欲的境界,与这个美丽的女子同吃同住十多天,能不起淫念吗?秦昭固然是一个高尚的君子,这位女子也是贞洁之人啊。两人品德高尚,令人景仰。因此,把这件事附于书中,以广泛流传。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释印光题识。

凡例(十二则)

一、是集分三卷,首卷搜罗往事,所以兴起其戒淫之心。次卷缕析条分,所以开陈其戒淫之道。末卷设为问答,所以坚固其戒淫之根。由浅入深,不容倒置。
  二、集中所援因果,及古人议论,出于何书者,逐一注明,务期可考。设互见他本,则错举之,以例其余。
  三、古来贞淫二案,每多脍炙人口,苟非事迹显明,概行删去。其有现在因果,从未刊行者,间多录之。
  四、昔人纪事,往往连篇书写,不分门类,故阅者易于生厌。兹独因事标名,因名立劝,处处豁人心目。
  五、首卷事迹,采于百家之书,其间雅俗繁简,各各不同。今则僭加改削,如出一手。
  六、戒淫等书,前人多所发明,然大都征引旧事,用垂劝戒而已。欲其将下手工夫,一一屈指于中,卷之万象包罗,则从来未有也。
  七、劝世之文,有初阅之如长江大河,甚是可喜,及细按之,直一二语可了者。兹集痛革其病,故受持一篇,皆言简而意赅,名虽戒淫,而经世之道,悉备其中。览者幸勿如走马观花,没其用心之苦。
  八、淫欲之源,皆生于爱,爱心不断,如草留根,向春复发。故中卷不净等观,皆从未有淫欲之前,断其或有淫欲之念。身体力行,方见其妙。若以躁心阅之,谓其无关于本旨,则伯牙为之抚弦而泣已。
  九、前二卷中,戒淫之道几备矣。要其所以然之故,不能无疑。故末卷作百番问答,以成一集之大观。
  十、世人切身之患,莫大于生死。不问儒释,皆当究心。今人视为佛学,讳言久矣。是集既志在利人,何敢畏首畏尾。故中下二卷内,凡生死之故,幽明之说,姑就管窥,述其一二。
  十一、本集三卷,细分之有数十册,皆算定字数,自为起讫。不惟便于增补,且处处可作斗方,粘之座右。
  十二、着书问世,原系极难之事。俗则不合于文人,雅则难通于俦类。愚者显之,犹疑其晦。智者精之,已病其粗。虽起圣贤于今日,犹不能尽慊斯人之意,况吾侪后学耶。此集所论戒淫,有为保家而发者,有为保身而发者,有为获福消灾而发者,有为修身养性而发者,有为超生死出三界而发者。譬之药草肆中,百物皆备,惟在自识其病者取之耳。

玉峰怀西居士识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anshiquanshu/11322.html 转载需授权!

安士全书今译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下一篇:总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