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一、“精”到底是什么

shoukangbaojian2022-01-28925

宝精篇

一、“精”到底是什么

先秦著作中对于“精”、“精气”的描述:

《易传·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管子·心术上》说:“一气能变曰精”。

《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吕氏春秋·圜道》:“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集,……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圜道也。”

在古代哲学中精、气与精气的概念是同一的,二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管子》中不但出现了“精气”二字,还明确指出精与气的互生关系。据学者研究,在古代哲学中,精和精气内涵是同一的,二者都是指存在于宇宙中无形可见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1月)这种说法有点像现代物理学所讲的物质与能量的本源。

中医学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这些先秦诸家从哲学的角度对人和生命的认识,对中医学中对人的生命规律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在思维领悟和方法论层面的高屋建瓴,为中医学的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扎实的依据和指导。

中医学讲究“天人合一”,宇宙是一个大我,我是一个小宇宙。宇宙的规律与人体的规律是相应,《黄帝内经》所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也就是说,把天地的规律琢磨明白了,人体生命的规律自然就明白了,因为二者是相通的。天地造化有“精”,人体生命也有“精”,其含义如何呢?这个问题中医学作了回答。

1.狭义之精与广义之精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生之本也。”这首先说明了“精”是生成宇宙世界一切物质与生命的基本构成。人类生命发源于自然,人类生命的基本构成和运动发展,当然应溯源于宇宙自然之“精”。

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素问》、下部《灵枢》。认为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中医学理论中,“精”的概念虽有多种含义,但大致来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之“精”,是指具有繁衍后代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的生殖之精,这是中医学“精”概念的初始含义。

广义之“精”,是指人体内的气血、津液、骨髓、脑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是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对“精”的初始含义的延伸。

广义的“精”的概念与古代哲学中对于“精”的认识相通,均为构成物质和生命的本原。假如以文字学和考据学角度来看,在《黄帝内经》中,精一共有十多种含义,因与本文关系不大,故从略。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人体精气的存在是以精神、形神、体用统一为前提的,阴阳离绝,生命走到终点时,精气便当离绝;而当神离去之时,人体精气便也不复存在,所留存的虽仍可勉强称为构成万物的物质,但已非生命之精气。

2.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人体精气的种类在《黄帝内经》中较多,按精的来源又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后天之精为水谷之精、脏腑之精等。

(1)先天之精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篇也说:“两神相搏(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种精,就是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也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源泉,故《灵枢·经脉》又说:“人始生,先成精”。古人通过对“男女媾精,胎孕乃成”的观察和体验,认识到男女生殖之精的结合能产生一个新的生命个体。《灵枢·天年》认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循”。可见,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是与生俱来的精,谓之先天之精。然而在胚胎形成之后,直至胎儿发育成熟,全赖女子胞中气血的养育。因此,先天之精为原始生命物质,主要贮藏于肾。

(2)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人出生之后,要赖脾胃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微,以营养各个脏腑组织,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使机体不断发育、成长和壮大。水谷之精由脾胃化生后贮藏于五脏。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由于这部分精微来源于后天,故称为后天之精。

人体之精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首先,人始生于先天之精,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的化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人诞生以后,又需要后天之精的充养,使先天之精得以传承。《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盛乃能泻”。说明藏于五脏中的精气充盈豁达,则流归于肾,又转化为生殖之精,以繁衍后代。可见先天之精是生身之本,后天之精是养身之源。因此,无论是先天之精或是后天之精的匮乏,都可能引起精虚不足而致病。

本书所说的“伤精”,重点指的是“狭义之精”,即是指具有繁衍后代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的生殖之精,此精藏于“肾”,故又称为“肾精”。在古代将“伤精”多数称之为“肾亏”,表现为:头晕耳鸣、发脱齿摇、健忘迟钝、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双足无力、膝下冰冷、骨质脆弱,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痛经等。因为“狭义之精”亦是“广义之精”的一部分,是由人体内部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演化而成,因此伤“狭义之精”,其表现不仅限于生殖之精的匮乏,更广泛见于“广义之精“的不足。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shangjingyuyangjingkangfuzhidao/925.html 转载需授权!

彭鑫博士伤精与养精

上一篇:伤身、败德、折寿的根源

下一篇:二、驳“手淫无害于健康”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