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取非义之财者 譬如漏脯救饥 鸩酒止渴 非不暂饱 死亦及之

shoukangbaojian2023-09-27154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解释】

凡是贪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鸩鸟毛浸过的酒一样,这种漏脯鸩酒都是含有剧毒,不但不能够获得暂时的醉饱,而且死期也马上就到了啊!

【分析】

本节又申明贪利的害处,因为世人好利的心很重,所以太上才会婆心殷切,反复地叮咛,再三地提醒。而世人所犯淫杀凶逆等等的罪行,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够造作的,而且造作这些罪业的人,也是不多见啊!唯有在获取钱财这方面,则是千变万化,而又很难加以查问的。因为天下没有不用钱财的一天,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不取钱财的人啊!

既然天下没有不取钱财的人,但是世人取财的方法,合乎义的很少,而不合乎义的则很多,这也是不用问就可以知道的事实啊!那么什么是义呢?义就是行事正当而合情理,凡是取人钱财,而人乐意给我的,就是近情,也就是合义,不乐意给我的,就是不近情而非义;取了而我可以告人的,就是合理,也就是合义;取了而不可以告人的,就是不合理而非义。不论取得的钱财是多是少,如果取得的钱财不合乎义,而可以用得心安理得的话,则也不妨顺人心之所好,干脆就听其自然好啦!然而太上对于此事却是谆谆地训诫,就是知道世上有非义取财的人,也就有了非义失财的人,因为一个人若是快意,另外一个人就会伤心;或是一个人快意,而却使得十个人,百个人,乃至千万个人伤心啊!

须知天道好还的道理,上天是大公无私的,怎么可能会特别厚爱非义取财的人呢?然则在冥冥之中所积累的不幸,神明就会想要使这些事情得到公平的处理,因此,必定都会积极地加以处置了。太上知道其中的缘故,而用正大的言词警诫人说:“不要取。”可是人们却不听;于是就婉言地晓谕世人说:“不可得。”可是人们不相信,于是就用警惕的言词来劝人说:“得到不义之财,不吉祥啊!”而世人也是只图目前,不想以后;因此就不如唤醒世人说道:“得与不得,都是相同的!”这样世人的贪财之心,或许会因此而减少啊!所以就以漏脯鸩酒来作譬喻。因为漏脯鸩酒,都是非常的毒,只要入到口中,马上就死,人就是再怎么狂妄愚笨,也没有明明知道是漏脯鸩酒,而却大吃大喝的啊!知道了非义之财就是漏脯鸩酒,则虽然有千万的不义之财垂手可取,也必将会坚持地拒绝而不肯接纳啊!这不就是得与不得相同了吗?所以得到之后而不用,岂不是天下无益的弃物吗?而人们却为什么要坏尽了心术,使尽了机谋,以求取天下无益的弃物呢?

然而漏脯的馨香,等于是脍炙,鸩酒的甘美,不亚于醍醐,世人见到了它们的馨香甘美,则又将起了一个侥幸之心说道:“嗯!这不一定就有毒啊!”因此而不大吃漏脯大喝鸩酒的,就没有几个人了啊!等到吐又吐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的时候,肠子断了,皮肤裂开,很快也就死了,而后再想要叹息地说道:“为什么不能够早些见到这个结果呢?”这时候已经是不可能了啊!而菜汤麦饭,粗酒蔬菜,吃在嘴里虽然没有什么太好的味道,然而却能吃得饱喝得足,摸摸肚子能够怡然自得、理得心安,其间的痛苦和快乐,就相差得太远了啊!这些证明的事迹,前面都有很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再附了。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taishangganyingpianbaihuagushi/11749.html 转载需授权!

感应篇白话故事太上感应篇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又枉杀人者 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下一篇:夫心起于善 善虽未为 而吉神已随之 或心起于 恶 恶虽未为 而凶神已随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