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素食是最佳良药

shoukangbaojian2022-03-24317

雷久南

素食是良药,这可从个人身体来讲,并推及到地球的健康(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生存全依靠着地球的健康)。

先从个人健康谈起,不论东西方都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饮食能影响健康,不是什么新的想法。为什么素食能维持身体健康?中国农村流传着“青菜豆腐吃了保平安”。事实上,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大多粗茶淡饭,除了喜庆佳节,实际上多是吃素的。除了在饥荒或传染病的情况下,一般人也活得很健康。

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不但生活环境得到改变,连带的,饮食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前过节才有大鱼大肉,现在天天有得吃;以前白糖是奢侈品,现在随时可以购买;糙米、粗面也由白米、白面来代替。短短二三十年,饮食的改变,已影响到一般健康情况。心脏病、糖尿病、癌症、肥胖症和未老先衰已是司空见惯。表面上好像平均年龄提高,但事实上是婴孩死亡率降低。至少在美国四十岁以上的人的平均寿命五十年来没有增加。医学科学技术发达,但是没有延长寿命,这是令人质疑的。

现在事实证明,适当的素食不但能防病,而且可以治病。这类的书籍和杂志,真是举不胜举。随便在美国哪家书店,这方面的书都是琳琅满目。在细节上,营养学家的说法略有出入,有些强调小麦芽,尽管细节不同,但大体上都提供了素食能治病的铁证。

亨利毕勒博士在他所著的《食物才是您的良药》中说:西药在任何情形下都有副作用,往往会引起其他毛病;相反的,食物则没有这个缺点。他行医五十年,都是以食物来治疗各种疾病。病人包括一些好莱坞明星,葛萝莉亚·史旺生从1927年起就是他的忠实学生,后来不但活得很长,而且一直保持青春。书中强调蔬菜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有一章是《蔬菜是您自我医疗的良药》,他举出很多如何用蔬菜来医病的例子,他曾用苜蓿、鲜奶和全麸面包治好一位农夫多年的皮肤溃烂毛病,那位农夫从此再也不敢食用猪肉、白糖和白面。另外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先让病人休息两三天,这段时间只吃芹菜、荷兰芹、四季豆和意大利瓜煮的汤,然后回到适当的饮食,但也以素食为主。等到尿糖又出现时,再喝两三天的菜汤(不加盐),一直寻求到适合个人的饮食,尿糖控制住为止。他的说法是:胰脏的主要化学元素是钾,胰脏功能不健全时,才会有糖尿病。如补充钾,则会恢复胰脏的功能。钾在蔬菜里含量最丰富,尤其是钾对钠的比例,蔬菜是鱼肉的百倍。书中还提到用素食消瘤的例子,一位女明星有柚子般大的子宫瘤,也靠两年素食消掉了。

毕勒医生本人吃长素,1965年出书时,他已近80岁。他对饮食的建议是少吃加工的食品和肉类,多吃蔬菜和全麸谷类。

以素食为良药的实行法可分两大支派。一派主张一切生食,尤其是以芽菜为主,当然治病成功的例子很多,但可能不适于中国人的胃口。另一派的吃法是以糙米、小米、荞麦和煮熟的蔬菜为主,叫大型生物相饮食法(Macrobiotics),根据居住地的气候、环境来决定详细吃法,强调食用季节性和地方性的食物,所采用的食物包括种子类(芝麻等)、海菜、叶类蔬菜、根菜(萝卜)、干果、新鲜水果、五谷等,菜是煮或蒸,少吃油盐,调味用味噌。大型生物相饮食法在美国很风行,各地都有中心,近来癌症患者使用此项饮食法恢复健康的例子很多。

如果进一步说明素食为什么能治病防病,则需谈到钾和钠。前面提到植物含钾最高,如以钾对钠的比例为标准,南瓜是360(即钾是钠的360倍),黄豆是331,香蕉是380,橘子是221,相反的,鸡鸭鱼肉最多不超过3到5,火腿是0.3,即钠高于钾,龙虾是0.9,以上是取自美国农业部的资料。总而言之,一般蔬菜和水果都在200以上,而经过加工的食品,如糕饼、罐头等,都在1以下。

为什么钾跟我们的健康有密切关系?原来细胞如要维持正常功能,必须摄取钾,排斥钠。细胞内钾是钠的10倍左右,如果细胞受损害失去钾的话,就会立刻开始繁殖分裂;在生长中的细胞和癌细胞,其所含钾和钠的对比,少于正常细胞。钾和钠能控制细胞的生长。癌细胞能无限制地生长,可能和钾有直接关系,这方面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目前统计学已有报导,各国癌症发病率和钾的摄取量成反比,说明钾对癌症可能有预防作用。蔬菜能治癌症,也可能和钾的摄取量增高有关系。一般说来,高血压和钠的过多有关,而钾能降血压,素食的人如不过分吃盐,是不会有高血压的现象的。据美国政府调查,正常人应该摄取钾多于钠,钾和钠的比例是2:1,但事实上现在摄取比例是0.7,难怪美国癌症、心脏病是致死的首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weishenmeyaosushi/4704.html 转载需授权!

素食与健康

上一篇:“吃素”是最宝贵的一把金钥匙

下一篇:钾与钠的比例——防癌的秘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