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推多取少

shoukangbaojian2023-09-09170

推多取少(把多的部分推让给他人,自己只取少的部分)

此句所指甚广,如兄弟分产、朋友交财等类。但兄弟义属天伦,财为外物,更当推让耳。《遗教经》曰:“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故知人能“推多取少”,自然心地平夷,对境无侵,常行知足。

这句话所指范围很广,例如兄弟之间分财产、朋友之间钱财来往等事。但兄弟间的情义本来属于天伦,财钱则是身外之物,更应当互相推让。《佛遗教经》说:“欲望多的人,因为多求利益,所以苦恼也多;欲望少的人,无所贪求没有私心,也就无此忧患。人若想脱离各种痛苦烦恼,应当静观知足。而知足,就是富乐安稳所在。知足的人,虽睡在地上,也是非常安乐;不知足的人,虽然住在天堂,也不能称心如意。”由此可知,人若能做到“把多的部分推让给他人,自己只取少的部分”,自然心地平坦,面对外境不会受其侵扰,平常都能知足常乐。

于铁樵曰:

财者,天地之元气也。尧舜之治,阜财也。平天下之道,理财也。人生世上,非财不生。无不爱财之人也,无不用财之日也。此其为必不可少之物,此其为必不能多之数也。

然用财之性,各有其偏。挥霍者,一掷千金;鄙吝者,一毛不拔。廉洁者,却之于暮夜;贪横者,攫之于白昼。

夫挥霍之与廉洁,固皆美名,然亦不可过节。挥霍而过,则床头尽而不可继矣。廉洁而过,则晨夕缺而俯仰怨矣。

若鄙吝与贪横,相去较远。鄙吝者,识见浅陋,锱铢如宝。如蜂之护蜜,稚子之怀饼,毫不肯分以与人。然尚是自保其所有,故人厌之,而天不深怒之。贪横者,欲得其所本无,则有不可限量者。如鱼吞舟,如蛇吞象,兄弟争斗,朋友争仇,强贼杀人,墨吏枉法,奸臣卖国,皆贪之一念为之也。

篇中申戒贪财之祸,不啻再三。然戒人妄取,而直教人不取,则必不可。故示之“多少”二字,使人虽分斟酌,以为取财正道。“多少”之数,本无定衡。贫者一金非少,富者万金非多。廉者当得百而得十,不觉其少;贪者当得百而得千,不谓其多。惟平心公道,度量吾应得之数。而取之不过其分,即取少之法也。

然人心患少望多,常情也,但能随缘不竞,己自不恶!若令见多而反推之,岂不违情乎?噫!有说焉。财之来也,其源不一。眼前可取之财,未必非吾命中所有。然冥冥定数,毕竟无从稽考。万一非吾命中所有,则漏脯鸩酒,其可饱乎?故莫如推之。非命中所有而推之。固可以免过矣。即命中所有而误推之,彼必定于他途再至矣。

慎勿不能忍,而孟浪于眼前也。此在富贵者犹易,而贫贱者更难。知其难而力为之,使鬼神鉴此一点不敢孟浪之心。则虽地处艰难,当不至有不聊生之苦。

信得真,守得定,则取少之道,即致富之道也。

于铁樵先生说:

钱财是天地的元气,尧舜治理天下,就是为了物阜民丰。平天下的方法,即是理财。人活在这个世上,没钱无法生存。天下没有不爱钱财的人,也没有不用钱财的日子。钱财为生活必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不能在数量上多得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钱财多少都有定数——译者注)。

然而每个人用钱的习性都各有其特点。挥霍的人,往往一掷千金;吝啬的人,却是一毛不拔。廉洁的人,在半夜都不敢接受贿赂;贪婪蛮横的人,光天化日之下也敢公然抢夺。

谈到那些豪爽挥霍和非常廉洁的人,固然可博取美名,然而也不可过度。挥霍无度,则使床头金尽,而致生活不继;廉洁过度,则会日常窘困,而怨天怨地。

如果比较吝啬和贪横,两者相差较远。吝啬的人,见识短浅,看到一点东西就像宝贝一般。好像蜜蜂保护蜂蜜,小孩身怀食饼一样,丝毫不肯分给别人。然而这还只是保有他分内所有,虽令人讨厌,上天还不会对此行为深责发怒。贪婪蛮横的人,则想得到他分内本来没有的,贪得无厌。就像鱼吞船、蛇吞象一样,兄弟互相争斗,朋友互相争吵,盗贼杀人,贪官贪赃枉法,奸臣出卖国家,都是“贪”念所引起。《太上感应篇》一再告诫贪财所造成的祸患,再三叮咛。然而告诫人不妄取是对的,若教人完全不取,那就必定行不通。所以在此说出“多少”二字,使人能随分斟酌,作为取财的正确方法。“多少”数目本来就没有一定准则。穷人一金不觉得少,富人万金也不觉得多。廉洁的人应得百金,只得十金也不觉少;贪婪的人只应当得百金,却得千金也不认为多。惟有平心公道,度量自己应得之数。在取得时,不要超过应得本分,这就是“取少”之法。

然而人心患少贪多,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随缘不争,就已经不错了!如果让他看见可以得到很多却反而推让,不就有违常情吗?唉!我这里有说法:

钱财的来源,取得方法各不同。眼前可以取得的,未必非我命中所有。然而冥冥中的定数毕竟没有办法考证。万一不是我命中所有,就像吃了毒肉喝了毒酒一样,可以填饱肚子吗?所以不如推掉它。不是命中所有而推掉,固然可免除罪过。即使是命中所有而误推出去,这些钱财也必会从其他地方再回来。

面对钱财要谨慎,千万不要忍不住,见钱眼开就卤莽随便。这对富人较容易,但对穷人则困难。然而知道困难,仍然努力去做,使得鬼神看到我们这一点不敢孟浪之心,那么虽处艰难之地,也不至于有无法生存的痛苦。

这些道理若能信得真,守得住,那么“取少”之道,也就是致富之道。

宋徐积,与二叔析产,先请二叔毕取所欲。惟余一箧图书,两间弊屋,积怡然受之。

宋朝徐积和他二叔分财产,他先请二叔取完想要的东西,然后自己再取。结果二叔取完之后,只剩下一箱图书和两间破屋子,徐积很高兴地接受。

慈溪,二友相善。甲得一馆,修仪九两;乙亦得馆,修金止六两。

甲喜曰:“吾两人明岁皆无内顾忧矣。”

乙言:“兄止尊嫂在家,九金需用有余。弟则上有父母,六金尚未足耳。”

甲曰:“然,然!”

乃以己馆让乙,而己就乙馆。到馆后,床下拾一残书,钞有外科数方,徒言旧师所遗者。

冬间还家,见盛仆几人,仓皇叩问,此地有外科否?

询之,曰:“主人自闽赴山东布政,忽患背疮,痛楚欲绝,已三日矣。”

甲念前方,正合此证,因随往,照方用艾炙,果愈。布政大喜,酬以百金。谈及让馆得方事,布政大加叹奖。适慈令,其年侄也,为力荐,得拔入泮。

噫!亲兄弟尚争财,况朋友乎?念朋友养父不给,而推多取少。三金虽小,义高千乘矣!究之名利两收,皆自一念能让中来。彼殷殷争利,动辄反颜者,观此能无愧欤?

浙江慈溪有两位很要好的朋友。甲受聘在一个学馆教书,酬金有九两;乙也受聘到另一学馆,酬金只有六两。

甲高兴地说:“我们两人明年都没有照顾家庭的忧虑了。”

乙却说:“老兄只有嫂子在家,九两已经足够。小弟则是上有父母要奉养,六两还是不够。”

甲说:“对,对!”

于是就将学馆让给乙,自己则到乙馆教书。当甲到达乙馆后,在床下捡到一本破旧的书,里面抄有外科药方,学生说是以前的老师所留下的。

甲在冬天回乡度假,见到几位穿着讲究的仆人,仓皇叩问这里有无外科医生。

经过询问之下,仆人说:“我们主人从福建调到山东任布政使,忽然背上长疮,痛苦得几乎就快死去,已经三天了。”

甲想到前些时候所得药方,正好可以治疗此症,因此就随仆人前往,照着药方用艾草熏灸,果然就痊愈。布政使非常高兴,就以百金酬谢他。当两人谈到因让馆给乙友而得到药方之事,布政使大加赞叹。刚巧慈溪县令是他同科中式的侄子,就为甲大力保荐,甲因而得提拔进入县学当生员。

唉!亲兄弟尚且都会为钱财而争吵,更何况是朋友呢?甲因能体念朋友奉养父母不够用而“推多取少”。要知道三金数目虽然少,但这道义却远远高出千乘车马的价值!所以推究甲终能名利双收,都从他这一念“能让”之中得来。那些为争利而疲于奔命、动辄为利而翻脸的人,看到此事能不惭愧吗?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taishangganyingpianhuibian/10695.html 转载需授权!

感应篇汇编太上感应篇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遏恶扬善

下一篇:受辱不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