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重刻感应篇汇编跋

shoukangbaojian2023-09-11245

余初得《感应篇汇编》,封面脱落,彭芝庭尚书序仅存半页。本经八行,每行十四字。乾隆辛丑梅月,西桥吴省斋序。未及撰者名氏,止云:“今者宝编,较订句解节疏。”又云:“顾兹梨枣重梓。”据此,则系重刻矣。

既在程云鹤姻伯斋中,见一部封面之上,亦无编辑姓氏藏板处所。本经八行,每行二十六字。卷首有空白十页无序文,盖初刻甫竣,印出求序之本也。

今得此本,本经亦小字,封面有“版存苏城宫巷、果草桥南堍姚宅。选顶高纸张墨印,计纸张印工,每部八十二文。外加布套廿五文。此系实价。恐有多增,故不发坊”五十字。

彭序云:“吾乡陈生,集诸文士,酌损旧本,集为一书。”吴序“乾隆辛丑梅月”之下,更“吉旦,信受奉持弟子吴家柱敬题,陈畊心谨镌”十八字。吴家柱,不识即是吴西桥?陈畊心,不识即是陈生否?玩彭序陈生延士编书,似属时人,然作昔人,亦无不可。按编中载陆清献公从祀,陆清献公从祀在雍正四年。此书刊在乾隆四十六年,则陈生者,是属当时人也。若当时人,则此本系初刻。然作乾隆初人亦无不可,而此本,则系重刻。然不论初刻、二刻,而书板何以不存陈吴二氏?而存之姚宅?岂板归姚氏,又在后乎?是皆不可得而考矣。今往草桥访姚氏,已杳然。而里中故老,亦无有知此板之所在矣。

编末云:“予已栖心释门。”即总裁是编之人也。此君手眼甚高。意者,君意题注,即是叙;篇末注论,即是跋。又何必另作序引?而要在书之尽善尽美,期在度人度世,而编辑供给之名氏不必存也。

按《感应篇》,自赵宋以来注解者,不下数百家,及今存者,亦不下数十种。就余所见,无过于《汇编》《直讲》两种。《直讲》自道光壬辰,我吴刘子纲重刻已得复行。今重刻《汇编》,书成板存苏州城内师林寺、闾门外洞泾桥西。吴青霞斋刷印。普愿力乏者,独请读诵,力裕者,广为印送。

昔冥吏告周篪云:“此经若一方受持,则一方免难;天下受持,则天下丰治。”余有一友,见此四句,谓利益何至如此,立言未免过分?呜呼!你若解释得此四句明白,自信斯言之真确,无丝毫过分也。受者如伙友受俸金,分所应得,无有推辞,且不可缺。持者如妇女爱珠宝,惟恐或失,常防毁损。此特浅譬之也。《中庸》云:“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此受持义也。本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近则三年内,久则一生中。”此受持法也。一方者,一方之人,人人如此受持也。本经又云:“心起于善,而吉神已随之。”况一方之中,人皆受持!久而又久,岂有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者哉?

昔黄巢作乱,屠戮天下,将经蔡孝子里,下令曰:“惊孝子则天不佑,有损孝子所居一方一草一木者,杀无赦。”戢伍而过,秋毫无犯。此一人受持而庇及一方,亦一方之人能受其化,一方受持得免斯难者也。

又巢州居民造恶日久,上帝命全城陷没为湖,独焦家好善,感真武化身,指示远避。此一方被难,一家独免者也。

余复赘之曰:“此编若一人受持,则一人解脱;若一家受持,则一家安乐。”盖人能受持此编,则等荣辱,齐得失,悟幻化,了明盛衰循环之理,自能随缘度日,又不为世缘所染。岂非一人受持,一人独得解脱者乎?至若一家之中,宿有善根,自然水乳相投,不劳唇舌而化矣。岂非一家受持,一家安乐者乎?

至如其中有宿修顽福,无有智慧,一经胞胎,本来全昧;虽得人身,孽障深重,当即堕落者。自如聋盲,终不信也。《地藏经》云:“孽力甚大,能障圣道。”此之谓也,可不惧哉?可不勉哉?

我最初得到的《感应篇汇编》,封面脱落,彭芝庭尚书写的序仅存半页。本经八行,每行十四字。上面还写着“乾隆辛丑梅月,西桥吴省斋序”。书没有写作者名字,只说:“现在的这本宝书,校对了每句每节的注疏文字。”又说:“看到此书重刻木版重新印刷。”据此,则知道我得到的版本属于重刻了。

继而在程云鹤姻伯的书房中,也看见一部,封面上也没有编辑作者名字以及藏版的地方。本经八行,每行二十六字。卷首有空白十页无序文,大概是印刷刚刚竣工,先印留出空页、求人作序的本子。

现在得到的这个版本,本经印小字,封面有“版存苏城宫巷、果草桥南堍姚宅。选顶高纸张墨印,计纸张印工,每部八十二文。外加布套廿五文。此系实价。恐有多增,故不发坊”五十字。

彭芝庭作序说;“吾乡陈生,集诸文士,酌损旧本,集为一书。”吴序“乾隆辛丑梅月”之下,又有“吉旦,信受奉持弟子吴家柱敬题,陈畊心谨镌”十八字。吴家柱,不知道是不是我那个最初版本所说的“西桥吴省斋”?陈畊心,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陈生”?想到彭序说陈生邀集读书人编书,似乎属于同时人,然而作昔人也无不可。按《感应篇汇编》中记载陆清献公从祀,陆清献公从祀在雍正四年。此书刊在乾隆四十六年,那么陈生应当是属于当时人。若是当时人,则此本是初刻。但作乾隆初年人也无不可,而此本,则是重刻。但不论是初刻还是二刻,而书版为何不存放在陈吴二人家里,却存在姚宅呢?难道版归姚氏又在后面吗?这些事情今天都已经无法考证了。我去草桥访姚氏,已杳然无踪了。他家乡中年长者也没有人知道此版的去向了。《感应篇汇编》最后说:“予已栖心释门。”就已说明此书的作者了。此君境界很高。他的想法全编注解就是序,篇末注论即是跋。又何必另作序跋呢?而重点在书的尽善尽美,希望能够度人度世,所以编辑作者的名字就不必存了。

解读《太上感应篇》的书,从宋朝以来注解的人,不会少于几百家,流传到今天的,也不会少于几十种。就我所见,没有比《汇编》《直讲》两种更好的。《直讲》自道光壬辰,我江苏本地人刘子纲重刻并且已经流通。现在重刻《汇编》,书成版存苏州城内师林寺、闾门外洞泾桥西。吴青霞斋刷印。普愿财力不足的人,独请读诵,财力充裕的人,广为印送。

从前冥吏告诉周篪(chí)说:“此经如果一方受持,那么一方就会免难;如果天下受持,那么天下就会大治,五谷丰登。”我有一位朋友,看见这几句话,说利益哪能这么大,说话未免过分了吧。唉!你若能把这几句话理解得清楚,自然就会相信这话说得太对了,没有丝毫过分。什么叫作“受持”呢?“受”如大家得到薪俸,分所应得,无有推辞,且不可缺。“持”如妇女爱珠宝,惟恐有失,常防毁损。这只是一个特别浅显的比喻。《中庸》云:“得一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了。”这就是“受持”的含义。本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近则三年内,久则一生中。”这是“受持”的方法。“一方”,就是指一方之人,大家都如此受持。本经又说:“心起于善,而吉神已随之。”况一方之中人人都受持!久而又久,岂有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吗?

从前黄巢作乱,屠戮天下,在经过蔡孝子的故乡时,他下令说:“惊孝子则天不佑,有损孝子所居一方一草一木者,杀无赦。”于是息兵偷偷经过,秋毫无犯。此一人受持就保佑一方,即一方之人能受他的度化,则一方受持的人都能免于大难了。

再如,巢州居民造恶日久,上天把全城陷没为湖,惟独焦家好善,感动真武大帝下凡,指示远避。这个例子就是一方遭难,一家独免。

我再多说几句话:“《感应篇汇编》若一人受持,则一人解脱;若一家受持,则一家安乐。”因为人如果能受持此编,则不为荣辱、得失而动心,觉悟人生如梦,明白盛衰循环之理,自然就能够随缘度日,再也不会被世缘所污染。这难道不是一人受持,一人独得解脱吗?如果一家之中,前世都有善根,自然水乳交融,不用动口就能度化了。难道不是一家受持,一家都得安乐吗?

至于有些人靠祖宗阴德而享受福报,自己没有智慧,一经投胎,忘记本性;虽得人身,业障深重,自然很快就会堕落。他们好比聋子和瞎子,就不会相信这个正道了。《地藏经》说:“业力甚大,能障圣道。”就是说的这种人,能不恐惧吗?能不自我勉励吗?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taishangganyingpianhuibian/10792.html 转载需授权!

感应篇汇编太上感应篇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下一篇:太上感应篇汇编原文及白话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用手机访问